”“德”当然指内在美,“色”是指外在美了。孔子的智慧在于他并不反对你好色,他只是告诉你如果你能喜内在美如好色一般,你才是真正的会欣赏美。因为,人内在美的修行,一直到生命结束才会停止,而“色”会衰,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论语》还有一句很精彩的话叫“贤贤易色”,是子夏说的,他的重要性,在于他出现在《论语》的第一章: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这一段都在谈人伦,讲了父子、朋友和君臣,可是唯独没有交代清楚的是这句“贤贤易色”,而且还放在第一位。那么,“贤贤易色”应该指什么?我觉得应该是指男女夫妻。男女相悦是人类家庭健康生活的基础,所以,《诗经》会把《关雎》放在首篇。在婚姻不能自主的古代,这句更是说给男性听的;放在自由恋爱的今天应该男女都通用了。

孔子“贤贤易色”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如果把《学而》比作一堂课,孔老师讲完课后,学生们纷纷发言,那么第三个学生子夏举手发言了。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学而》1·7)子夏站起来向老师汇报了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曾子说的意思差不多,甚至有点重复曾子的话。后面的几句好理解,但是对于“贤贤易色”,当时的孔老师和其他学生们能听懂,后世的儒生们就有点懵逼了。

介绍一下子夏。《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卜商,字子夏。少孔子四十四岁。孔子既没,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其子死,哭之失明。还记载了《论语》中子夏问学、孔子与子贡对他的评论,以及孔子的教诲等内容,包括可与言诗、过犹不及、君子儒与小人儒。本章没有记载在内。《史记》将其排在孔子弟子第10位。关于“贤贤易色”的解释,北宋经学家邢昺在《论语注疏》解:“能改易好色之心以好贤,则善矣。

故曰贤贤易色也。谓以尊敬贤者之心去替代爱好美色之心。”清朝的刘宝楠《论语正义》引王念孙说,认为“易”,就是“如”的意思,贤贤易色,犹言“好德如好色”。 朱熹在《四书集注》里说,“贤人之贤,而易其好色之心,好善有诚也”。钱穆《论语新解》也从朱子说。杨伯峻解释为:对妻子,看中品德,不看中姿色。这一解释,是从后面倒推回来的,即先对待妻子,然后事父母、事君、与朋友交。

但是,在古代,特别是孔子时代,对待妻子是绝对不可能放在事父母、事君、与朋友交之前的。即使后世的“五伦”也是把夫妇放在第三位,即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因此,这一解释是牵强的,或者说不对的。南怀瑾《论语别裁》认为,两个贤字,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第二个贤字是名词,指贤人——学问修养好的人。易,改变。

 4/9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贤贤易色之色是什么意思  在生活中如何做到贤贤易色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