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作投稿?

自媒体时代,写作因为低门槛、无成本的诸多优点,这几年似乎成为了普通人增加收入的一种最常见、也经常被强调的途径。我是笑薇,和很多人一样,三年前,也只是职场中一个普通的上班族,如今因为读书写作成为了有书、喜马拉雅等多平台签约作者, 目前也已经开始做自己的自媒体。自认为在写作投稿方面,可以分享给大家几点小经验: 1.找到目标平台现在公众号平台很多,需求也大,而且稿费都在几百元甚至上千元,建议大家多尝试公众号投稿。

但要注意的是,每家公众号都有自己的要求、风格和调性,因此,投稿一定要有针对性。在你决定投稿之前,我建议最好先找到自己喜欢的平台,然后有针对性的去研究这个平台的要求风格和调性。具体方法是,把他们最近一个月的文章都整理出来,然后逐个琢磨和研究,从标题、选题、内容结构、语言、开头、结尾等写作方式一篇篇进行拆解。

当你拆解了三五十篇文章之后,相信对他们的写作套路你基本上已经了熟于胸了。2.开始模仿写作第一个环节的工作完成之后,接下里就是开始模仿写作了。根据目标平台的选题倾向,找到合适的选题之后就可以开始找素材写大纲了,素材的话建议大家可以从知乎、微博、书籍、或者直接百度搜索。但在使用的素材的时候一定不要照搬抄袭,而要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素材找完之后,就开始写大纲了,这一步非常关键。第一部分用什么素材,观点是什么,第二部分以及第三部分的观点和素材,以及结尾的方式,建议在大纲中都要明确。我一般会花1-2个小时写大纲,大纲写完之后,初稿1个小时之内就可以搞定。写大纲看似花时间,但其实节省了写初稿的时间。因为有了大纲,写出来的初稿会更加流畅,后续修改也省了不少时间。

3.打磨初稿好稿子都是改出来的。这句话告诉我们,修改是写作过程中一个不可避免的环节。著名作家海明威就曾经说过,“初稿都是一坨烂狗屎。”大作家况且如此,何况我们普通写作者呢,所以,写完文章之后一定要多改几遍,觉得没有什么问题了,再进行投稿。如果有认识写作能力比较强的朋友,初期可以让对方帮忙看看,提出修改建议,然后再见进行针对性的投稿。

关于如何投稿,给哪家投稿,如果大家没有具体目标,可以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笑薇读书”,回复“投稿”,可领取一份我亲自整理的100家投稿资源。4.平时勤于练习投稿有一定的门槛,投稿之后,大家一定要做好有可能不中稿的机会。我认识的一个作者,一篇稿子来回改了42次,最终才成功投了出去。所以说,每个你觉得很厉害的作者, 其实都经过了一个投稿频频被拒的过程。

因此,要想提高上稿率,平时我们一定要加强练习。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是日更,初期每天可以尝试写个500字左右。写作的主题可以来源于我们的阅读感悟、观影所得,或者是每天都在不断发生的新闻等。 养成勤于思考和记录感悟的习惯之后,写作就会成为像喝水吃饭一样自然而然的事情。这时候,你还担心自己写不出东西,上不了稿吗?写作归根到底就是一门技艺,只要坚持用心写,耐打磨,每个人都能成为一个不错的写作者。

西夏文明是怎么发现的?

感谢邀请。 不久前,还去过西夏陵博物馆,在银川。那里真是个好地方。 一西夏文明是怎么发现的——其实,早就发现了——宋史、元史都有比较详细记载,不然,现在的人们,不可能对西夏了解这么清楚。 如果问近现代如何发现,那楼上的高人说的都对——清朝学者张澍发现了“天佑民安五年岁次甲戌十五日戊子建”的《重修凉州护国寺感应塔碑》;1972年修机场的解放军部队,发现了西夏遗址。

但真正的深入研究,还是1972-2001年,对西夏陵区的考古发掘——这是真正的二次发现。二西夏王陵,位于银川西面的贺兰山下,恢弘且又沧桑。 整个陵区,长10公里,宽约4公里。发现了九座西夏朝王陵,按说还应该有,但不知所踪。 陪葬墓不少,超过250座。还有一些建筑遗址和陶器窑址。 王陵考古证实,其分为四区,与《宋史》记载一致。

现在,一至六号陵的地面遗存保存尚好,可以较清晰看出当初的规模和模样。最好的是三号陵,景区会有车免费送游客前往。三王陵全部坐北朝南。可以看出中原文化对西夏葬礼文化的影响。 每座陵墓,皆有培土而成的墓冢,当混有米浆一类粘合物,以至于近千年而基本完好。 陵园亦都呈长方形。于四角置角台。陵前为神道,两侧从南至北,依次有双阙台、双碑亭或三碑亭。

亭北为月城和内城。月城内神道两侧置石象生。内城方形或长方形,四面正中辟门。南门内偏西为献殿。地官一般在陵内西北角。地上为八角密檐式塔状陵台。四不过,各陵园规模和平面布局稍有差异。有的是单重城,亦有双重城,大约与下葬西夏王的功德大小有关。 到目前,唯一被正式发掘的西夏王陵,是六号帝陵。但并不对外开放。

介绍,陵下为多室土洞墓,地宫由墓道、甬道、主室和东西侧室组成。甬道壁上绘有佩剑武士等题材的壁画。博物馆里有复原仿制品展出。 据考古,西夏王陵多遭盗墓破坏。六号墓也不例外。 陪葬墓都规模较小。发掘发现,其形制简单,皆为方形穹窿顶土洞墓。随葬品中有茂花闪色锦、石马、鎏金铜牛等物品。五西夏是以党项羌为主体民族的王朝,其祖先,至少可追溯到隋初。

西夏,自称邦泥定国、大夏国或白高大夏国。处于宋代西北。由李元昊于1038年建立,历经十王,延续到1227年,被成吉思汗所灭。 西夏王的“李”姓,为唐代所赐,原为拓跋氏。因唐和五代,拓跋为蕃落首领,又封节度使,因此内部有汉蕃两套官制。李元昊立国后,仍沿此例,文武官员的冠服亦有严格区分。 西夏设州县两级行政机构。

最多时辖22州,含今宁夏、甘肃大部、陕西北部和青海东北、内蒙西部。面积还是蛮大的。 法律有族内延续的习惯法,又有宋代新律。西夏民众亦兵亦民,平时放牧种植,战时入列打仗。最多可动员兵力超过50万人。 西夏人口未见统计文献。但根据兵蓄于民来估算,最多时人口当在200-300万之间。六西夏横跨400毫米等降水线,所以,河西、陇右历来是著名的畜牧区,往南是肥沃的农耕地带。

其手工业和商贸也比较发达。 宗教主要是佛教。据马可波罗说,也还有基督教和伊斯兰教。 李元昊称帝后,颁布西夏文字,颁旨令野利仁荣予以演绎。长时间内,西夏文和汉字并用。 元代至明中期,仍有西夏文流传。后湮没,成为死文字。 所以清朝的张澍说,见到西夏文,看着都眼熟,可一个也不认识。他后来破译了若干。 西夏文仿汉字楷书,但也有隶草。

总共约6000单字,会意占大多数,形声很少,对转几乎没有。西夏印刷业很发达。博物馆里专门辟有西夏印坊展区。当时的木质雕版很著名,对宋元明都有不小影响。 由此也可见,西夏文明其实并没有完全消失,而是汇入了中华文明的整体洪流之中。西夏,元初被设为“宁夏路”,宁夏的名称由此而来。后来,元统治上层缠斗,至1300年前后,宁夏被分而治之,划归成了好几块。

没有科研基础的人如何发表SCI?

感谢上帝,经过两年半的努力,自己的第一篇SCI文章终于出炉了,分数上3,还算不错···回想起初的雄心勃勃,中途的沮丧,后来的惊喜,是感慨良多···毕竟,硕士时候全部在临床,从没有进过实验室,更不知道所谓的免疫组化、WB、PCR是神马浮云,博士虽说导师还算国内牛人,不过也是临床高手,并未见得能给我科研多少帮助,昨天一大早看到decision letter,高兴之余更想把途中的艰辛和自己的见解与园友分享,毕竟,刚开始时,我也在迷茫中狂逛园子获取营养!我的SCI之路:1、对于没有强大实验背景的研究生来说,SCI很困难,因为开始时你会无从下手。

难么?难,因为你畏惧!难么?不难,因为LZ都能发,你当然也能!在此,我想说,SCI对每个人来说都不是梦,我们需要的是时间 努力 坚持2、首先,你得了解SCI是什么东西,还记得硕士时自己还曾冒出:sci既是science的弱语,呵呵,现在回想,确实out!在找题、科研过程中,经常逛逛园子,上上小木虫,学习下别人的经验,对于新手来说,无疑使快速催化剂3、还是老几样,SCI最需要的是什么?个人觉得,不是丰富的技术背景,而是丰富的文献积累,广阅文献,对于一个新手科研新手来说百益而无一害。

不单单是发文章,找课题,更是明确自己的科研方向,为今后做准备,课题是纵向的,深入的;更是横向的,多元化的。千万不要死走一条胡同,在有限的时间内,只要有经费支持,你可以走出数条小路(我就是剑走偏锋,自己大课题还没完,小方向中了)4、寻求帮助!有了文献的积累,sci也只是纸上谈兵,没有预实验结果,何谈成果?你得结合自己浏览的文献找出可能的突破点,先进行初步的试验筛查。

本文争对科研新手,不是老鸟,所以初期你得寻求资源,老板的经费(需要你实时汇报可行性)支持;身边的师兄师弟,只要是能做实验,懂实验的都是我们求教的对象,毕竟,没有实验背景注定你就得走很多弯路(我也是一样);本人觉得许多生物公司的讲座和各大实验室的学术活动也是我们获取灵感的好地方(至少我是受益良多)5、经过前面的铺垫,应该会有自己大概感兴趣的方向,那就拼命做吧···我知道,你不一定知道哪个结果好,切片怎么看,除了请教别人和对比文献,别无他法(部分老板很给力,努力帮你找出路的童鞋除外,呵呵)6、就以科研本身而言。

结合周围情况,国内确实是多数都为伪科学(国内CNS级大牛除外),所以,仅以发文章而言,根据你拟定的目标(指定刊物,按照它要求的格式),努力写吧···文章只是你职业生涯的奠基石,并不是救命稻草,LZ是学临床的,所以,科研对我来讲,确实就是文章后能出基金而已。关于写作,值得一谈,偶的英文水平确实不咋的,第一篇文章就是结合师兄经验,拿着数篇英文文献(最好是英美作者,但相关方向的国内作者也不排斥)语句摘抄,再根据内容实时修改,虽说不一定光荣,至少效果很好,不用句库、词霸、google翻译或者自己一句句苦想,蛮有效率~~~只要有数据支持 文献保质,文章会很快雏形的···写完后请多修改几遍,或者让有经验的师兄弟或者同学再帮忙看看,你自己的文章自己怎么看怎么有,别人嘛,多半会看出点缺陷7、润色:写完后,请不要急着投稿,为了加速进程和中标率,先找个native speaker帮你修改一下语言,毕竟是给老外看的(我的稿件给印度人看过,大改了语言,至少一审语言关很顺利,第一个专家说perfect;第二个说语言稍许失误;我小老板的第一篇文章,内容很丰富,评语很高,但就是语言被大批,从某种程度上讲延误了你的中标时间,嘿嘿);当然,不是每个童鞋都会有外国友人做资源,所以找家国外的专业翻译公司修改语言也很不错,我没用过,但是身边好多人都尝试过,虽说负点小钱,但是效果确实很好(国内的翻译公司木有尝试过,而且我们学校好像是可以报账,何乐而不为呢,哈哈)8、语言修好,定好刊物。

根据author guideline编好文章,顺序投稿吧!(在此,有个刊物分数的问题:先投高还是先投低。我想这个问题是各持己见,就我或者我了解的情况而言,首先是选好几本有意向的杂志,符合你的课题路线和大致方向,多看看这些杂志所刊发文章都是什么内容,你的文章是否合适杂志风格,然后壮着胆先往高的投一下吧,三分不是梦!接收需要运气,不是每个评审专家都懂你的东西,所以万一运气好遇到手软的专家,那就说句:lucky boy吧。

我的一审一个专家直接ok,另一个专家14个问题,还好没悲剧,状态时reject and invita to resubmit)9、杂志选的好坏,不仅是分数高、中标率高,更是周期快慢的关键因素。偶自认为这本杂志很不错,分不低(已过3),一修快(1 month),修回更快(平均两天变状态,8天直接accept)。

当然,只要木有直接被毙,根据修回的意见认真修改是你能否中标的决定因素。前面提过,我的是状态是reject and invita to resubmit,第一次投稿看过百度确实沮丧,比major还厉害的状态,又是高分杂志,而且评委问题相当尖锐,我都不抱任何希望。但是,在同学的鼓励下,我还是严格按照专家的要求积极的补充实验,根据文献回答尖锐的问题(貌似14个问题我回答了21页纸),文中也大量修改(至少接收后小老板就说了句,这个状态却这么快接受估计是你改的很仔细,内容大变样啦),让审稿专家满意,主编就会让你满意,呵呵。

当然,偶很满意(其实本人文章在我看来都很垃圾,哈哈,盆友们莫笑话俺)10、最后,就是open decision letter的lucky time啦···接到final letter的那天早上,我做了两个梦:起初是文章直接被毙了;接着文章修回是minor revision。不过,god bless me,点出邮件时如下内容,我靠,就这样,第一篇3分文章出炉了(我读博目标明确,一篇sci,不论分数,结果比想象的要好) 盆友们,码了一中午的字,总算到头了,这只是一个菜鸟博士的sci成长过程,我没有实验室支持,我没有专门的教授或者师兄指导,我甚至没有基本的实验基础,更谈不上牛人,但是凭着不放弃和一点点坚韧,再加上身边朋友的鼓励,终于走出了第一步。

以上的经验或者说是本人的写照,算不上经典,也谈不上出众,毕竟有些博士3年产出10分以上都不是问题,产出数篇文章也不是问题,但是我想应该对新进入科研大门,想发表文章的盆友还算是有帮助。所以,大家努力吧···· 切记,SCI不是梦,有了文章,基金也不是梦,希望明年还能进院子写篇我的国科金之路···哈哈哈,预祝观贴的盆友们都一投即中!。

了解西夏史,除了《西夏书事》,还可以读哪些史书?

西夏是个很神密的王国,史传很少。西夏为党项族,原居四川松潘高原,唐迁至陕北。(1038一1227年)建立故权。本名大夏,自称"邦泥定国",也称"白高大夏国"、″西朝"。因在西方,宋人称其为″西夏"。先后符拥于唐、五代诸朝及宋朝,后被北宋吞并。李继迁不投降,而再次立国。得辽国的册封,占领兰州与河西与廊。

宋宝元元年(1038年),由李元昊建国。对西夏最早的记载,是清代周春著的《西夏书校补》,是中国最早以记传体断代的″西夏史书"。因为西夏没有


文章TAG:西夏研究如何投稿  观察丨西夏泥活字印刷术  西夏  研究  如何  
没有了